医院管理处(党委医院工作部)、第五临床医学院
医疗动态
【战疫之路】第一附属医院:当好主力军 共襄皖鄂情
来源:医院管理处 时间:2020/06/17

【编者按】2020年初的寒冬里,他们无畏逆行,为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守医院主战场,积极支援湖北武汉;春暖花开的时节里,他们圆满完成支援湖北任务,凯旋归来;草长莺飞中,他们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一如既往为所有就诊患者提供周到服务……他们,是我校各附属医院的医务工作者。

今年1月以来,我校各附属医院的“白衣天使”在战疫中牢记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弘毅担当、精医报国、康民济世”的安医精神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从今天起,我们将推出6所直属附属医院的抗疫事迹,希望同全校广大师生医护员工一起回顾这段不平凡的战疫之路,在感动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斗中弘扬安医精神,为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这个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呼吸的问题、循环的问题、血小板的问题,占全了。”早上8点,在我校第一附属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该院高新院区副院长、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张泓,带领自己的学生和团队开始例行查房。总结病情特点、询问诊治情况、制定后续方案……张泓耐心细致地穿梭于一台台生命支持仪器和病床之间,尽最大可能为每一位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张泓主动请缨,担任一附院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带领137名医疗队员奔赴武汉,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Z11病区。3月中旬,这支队伍在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后,载誉而归。

在学生眼里,这位不久前刚从武汉凯旋的医疗队队长,还和以前一样,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对待病人极度认真负责。“张泓主任不仅是我的老师,更是我职业生涯的榜样和引路人,她在武汉抗疫的先进事迹将一直鼓舞着我在医学这条路上矢志不渝。”张泓的学生说。

同饮一江水 皖鄂一家亲

时间回拨到2020年1月23日上午10时,己亥岁末,千万级人口城市——武汉“封城”,处于疫情风暴眼中的“九省通衢”紧紧揪着全国人民的心。疫情如火,军令如山。习近平总书记接连作出重要指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是夺取疫情防控斗争全面胜利的关键所在。”

国有召,召必应,战必胜。紧要关头,初心就是方向。匆匆收拾的行囊,瞒着父母、哄着孩子的一次出行,不谈条件、不问归期。1月25日至2月14日期间,一附院147名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先后进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Z11重症病区等地,开展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在战疫火线上发挥着生力军和主力军作用。

农历大年初一,作为国家卫健委从全国选派的10名专家之一,该院院感专家马红秋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列车,成为我省首位支援武汉的“逆行者”。分析现状、理清流程、筛查感染患者、隔离传染源、监督医务人员做好防护、指导消毒……马红秋像侦察兵一样穿梭于医院的每个角落,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确诊疑似病人的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还有医疗废物储存等所有“高风险”场所。50多天时间里,马红秋为武汉市第九医院、方舱医院等严把院感防控关,自她到达后,其所负责的院区再未出现医护人员新发感染的病例。

武汉金银潭医院是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救治的主战场,是湖北疫情防治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附院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五名重症护理人员进驻的地方。由于患者病情较重,队员们不仅要配合医生完成有创气道的护理管理、俯卧位通气、ECMO、CRT护理等各项治疗护理任务,还需负责患者的喂药、喂食、床上翻身、活动洗脸、口腔护理、温水擦浴等生活护理。由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ICU护士长陈红担任队长的重症护理医疗队,每天特护患者一百多人次,最高可达270人次一日,工作时长经常超过9小时。队员们还成立了人文关怀小组和康复锻炼小组,本着“用心监护、用爱呵护”的宗旨,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定制康复训练。通过努力,危重患者的病情不断好转、平稳、转至普通病房,直至出院。

支援武汉各方舱医院的医疗队收治患者总数多,队员们最多时要顾上40名患者,护理工作量也很大。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和时间,队员们常常一个班次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教病人做呼吸体操、有效咳嗽,带着他们打太极、做八段锦,帮助其恢复……凭借优秀表现,进驻“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一附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沈霞、张婷婷获得了由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授予的“先进标兵”称号。

一附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吴齐兵作为领队的安徽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在开展医疗救治的同时,强化病房管理,辅以心理治疗,在舱内举办了广播操、小品、演唱会、生日派对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了医患的沟通,树立了战胜疫情的信心,深受患者欢迎。该方舱医院的成功经验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多次表扬和肯定,该批医疗队还受到了中央指导组的亲切慰问。

武汉协和肿瘤中心Z11病区是一附院整建制接管的一个重症病区,2月15日上午正式开科收治病人,2月17日病人全部收满。在医院党委行政和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的指导下,医疗队很快建立了成熟、完善的工作机制,对每一名患者的发病过程、检查结果、复查指标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做到完全掌握,对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进行严密监测,严格执行最新版新冠诊疗指南,对症治疗。支援武汉期间,医疗队共救治新冠肺炎患者82例,其中重型37人,危重型7人。重型转轻型患者36人,危重型转重型或轻型者4人,好转率97.6%。成功救治患者平均年龄大于65岁,年龄最大者93岁,取得了高治愈率,低死亡率的佳绩,全体医护人员“零感染”。

生死救援 彰显丹心仁术

2月15日,92岁的袁奶奶因“发热伴呼吸困难10余天,昏迷4小时”,收治于一附院第五批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武汉协和肿瘤中心Z11病区。很快,病情诊断明确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I型呼吸衰竭,急性脑梗塞,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

医疗队迅速启动队内多学科专家视频会诊,呼吸与危重症、感染、重症、血液、心内科、血液内科等专业组成专家组,给予诊疗指导意见。当晚9点左右,患者病情仍未明显缓解,专家组指示:积极创造条件,准备气管插管,行有创呼吸机支持。由于患者具有高度呼吸道传染性,插管麻醉师需做好充分保护;全市搜寻正压送风呼吸器;专家组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稳定内环境……三管齐下,患者恶化的病情势头终于被遏制住。次日凌晨1点左右,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3%上下。考虑病情危重,治疗组仍然不敢有一丝松懈,密切关注着病情变化。至2月17日下午,历时72小时的连续抢救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5%以上,各项化验指标明显好转。

在武汉抗疫一线,像这样没有硝烟的战斗每天都在打响,全体医疗队员们凭借精湛的诊疗技术、敏锐的医学思维和高度的责任心,化解一个又一个难题,从病毒手中,为患者抢下多一份生存的希望。

全力付出 收获医患情深

“你要谢谢他们,感恩就好得快一些。”“他们是我的恩人,感谢他们为挽救我第二次生命付出的努力。”这是76岁的龙奶奶和她83岁的老伴高爷爷在病床前的一次对话。两位老人相濡以沫了一辈子,却均因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由一附院支援武汉医疗队收治。经过精心治疗,最终,这对老夫妻双双达到了出院标准,一起出院,一起回家!两位老人的孙子专门发来感谢信:“由于父亲早逝,二位老人成为了我此生最重要的亲人,无论如何我都不愿失去他们!我由衷地感谢为二位老人不断付出的各位医护人员,虽然你们的面容我未曾见过,但你们的名字我将铭记于心!”

“从第一天入住至今,你们24小时为我们服务,不光是关心病情,还细心地为我们打开水、送饭送药到床头,看到你们汗流浃背地超负荷工作,我很是痛心和感动!我记住了‘安医大一附院’的字样和你们的身影,你们是白衣天使!”患者周阿姨在递上这封感谢信时说,“琢磨了好几天,已经写了两遍了,怎么写都觉得不能完全表达出我们的感谢。”

赞誉不断,意切情真。该院医疗队员们用心的付出换来了患者真心的感谢,但对他们来说,“患者治愈”便是最大的肯定和鼓励。口罩、护目镜在脸上留下的深深勒痕是军功章,是“不获全胜、誓不收兵”铮铮誓言的生动写照。

春风和煦,大地染绿。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我校一附院支援湖北医疗队员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坚守传递希望,无论身处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在战疫打响之初,做到了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能胜;在战疫胶着对垒时,做到了有肝胆、敢担当、能负重;在战疫即将胜利之际,慎终如始、善作善成。面对这场大战和大考,安医人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磨砺了责任担当之勇,践行了医者仁心之爱,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不愧为习近平总书记称赞的“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第一附属医院 孙林)